摘 要:在出版业和出版学科发展取得显著进展的背景下,2024年中国特色出版学研究成果丰硕,呈现多领域发力之势。文章尝试总结提炼2024年出版学研究热点,包括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出版融合发展、出版基础理论、出版史与国际出版研究等几个方面并做出相应述评,力图较为全面呈现2024年出版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和重要成就。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出版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出版学;出版融合;出版史;国际出版
1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1.1 主题出版研究
1.2 全民阅读研究
1.3 出版产业发展研究
2 出版融合发展研究
2.1 出版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不断深化
2.2 数据资产入表研究成为焦点
2.3 网游《黑神话:悟空》出版传播受到广泛关注
3 出版基础理论研究
3.1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研究不断深化
3.2 出版概念范畴研究向纵深领域发展
3.3 出版基础理论体系建构日渐深入
4 出版史研究
出版史研究是出版学研究的基础,2024年出现一些新的研究趋向,反映着出版史研究理念的革新。
4.1 出版史学研究方法创新受到关注
4.2 新中国出版史研究受到聚焦
4.3 古代出版史研究广度在不断拓展
4.4 近代出版史研究视角转化突显
5 出版全球化研究
5.1 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出海”研究走热
5.2 国际出版研究成果显现
6 展望
[1] 海飞,韩建民.新时代少儿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J].出版与印刷,2024(3):55-67.
[2] 张向阳.地图在主题出版中的应用与实践思考:以《地图上的新时代》为例[J].编辑学刊,2024(4):59-63.
[3] 范广红.2012―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立项选题词频分析[J].出版科学,2024,32(5):47-54.
[4] 蒋茂凝,刘志江.聚焦主题出版 服务全民阅读[J].中国数字出版,2024(6):1-6.
[5] 李弘,冯思然.2023年中国数字阅读行业观察:业态创新、技术赋能:基于《2023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J].中国数字出版,2024(3):37-45.
[6] 吴赟.“全民阅读”概念史考析:基于知识建构、制度演进、文明交融三重脉络[J].编辑之友,2024(9):10-21.
[7] 聂震宁.新时代全民阅读的中国模式:从世界各国应对社会阅读危机主要举措谈起[J].编辑之友,2024(4):11-18.
[8] 曹钺.全民阅读的推进逻辑:城市—界面视角下的阅读场景创新研究[J].编辑之友,2024(7):5-12.
[9] 张晗,卢嘉杰.数字鸿沟视阈下的全民阅读城市建设[J].现代出版,2018(4):33-37.
[10] 江小英,郑璇,张悦歆,等.《特殊儿童阅读书目》研制理念、过程、特点与使用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24(22):24-28,78.
[11] 宋吉述,王惠.中国出版业的人工智能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数字出版,2024,2(1):68-74.
[12] 周蔚华.人工智能与知识重构:对人工智能赋能出版业的思考[J].现代出版,2024(11):1-12.
[13] 董华,张皓越,高爱宇.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传统出版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J].出版科学,2024,32(4):37-46.
[14] 孙山,张雯雯.生成式人工智能预训练中权利限制制度的选择与建构[J].科技与出版,2024(7):6-15.
[15] 杨阳,宋昱霖.出版企业数据资产的概念、分类与建设[J].科技与出版,2024(7):92-102.
[16] 丛挺,奚心远.数据要素驱动出版服务创新研究:基于《“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分析[J].中国编辑,2024(8):82-88.
[17] 赵瑜佩,王润声.知识迁移的游戏化路径:以探索《黑神话:悟空》知识蒸馏为例[J].现代出版,2024(11):39-46.
[18] 周海晏.嬉玩:数字时代游戏出版物的文化负熵:基于《黑神话:悟空》的媒介学研究[J].现代出版,2024(11):30-38.
[19] 曹书乐,刘宣伯.从《西游记》到《黑神话:悟空》:孙悟空的游戏形象变迁与跨媒介叙事[J].中国数字出版,2024,2(5):27-34.
[20] 朱小枫,辛子俊.《黑神话:悟空》与中国数字游戏的工业化转型:历程、现状与问题[J].数字出版研究,2024,3(4):130-138.
[21] 郑保卫,郑权.学习借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经验促进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研究理论创新[J].科技与出版,2024(1):6-17.
[22] 万安伦,臧义乐.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出版文化相结合[J].科技与出版,2024(1):18-27.
[23] 黄旦.出版在哪里?:基于书史研究的粗浅思考[J].现代出版,2024(1):8-19.
[24] 于文.出版的边界:制造可访问的公共知识[J].现代出版,2024(3):49-56.
[25] 许洁.论以知识为内容的出版:兼答出版在哪里[J].现代出版,2024(3):57-65.
[26] 段乐川.编辑概念的认识论反思:以“两种编辑”概念讨论为中心[J].出版科学,2024,32(1):12-18.
[27] 李频.出版个案分析导论 李频自选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4.
[28] 林穗芳.林穗芳自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
[29] 王维嘉.出版史学的想象力:从书籍史研究范式借鉴到出版场的建构[J].现代出版,2024(6):52-62.
[30] 范军,秦雅婕.“数字史学”视角下中国出版史研究创新[J].现代出版,2024(5):1-9.
[31] 李致忠.“雕版印刷术初唐发明说”考论[J].印刷文化(中英文),2024(3):47-52.
[32] 张志强,任同,王莉.民国时期出版从业者的收入、地位与择业:以大型出版企业职工为中心的考察[J].现代出版,2024(5):54-68.
[33] 宗瑞冰.书籍史视域下的《唐诗三百首》研究[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4(2):71-80.
[34] 戚德祥,张欢.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24(12):41-48.
[35] 王一鸣,黄佳琪,黎娇.机制、变革与趋势:生成式人工智能语境下的网络文学出版[J].出版科学,2024,32(6):101-110.
[36] 方卿,徐丽芳.数字出版研究海外追踪[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4.
[37] 海因茨·萨尔科夫斯基.施普林格出版史:诞生、逆境与成熟(1842―1945)[M].何明星,何抒扬,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