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到来,一场聚焦科研诚信建设的行动引发行业关注。3月13日,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科学指南针牵头,escience、The Innovation等10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科研诚信倡议书》正式发布。
倡议书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也是最基本的学术道德。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科研诚信规范手册》等文件精神,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及其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学术诚信与出版新媒体矩阵、科学指幸针、eScience、TheInnovation、观见学术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呼吁全体科研服务和支撑机构以敬畏之心守护科学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科研诚信:
一 恪守数据真实,捍卫科研客观性
坚持数据可追溯、实验可重复、结果可检验,严禁伪造、改、夸大、隐瞒科研数据或人为加工图像等行为,确保科研成果的客观、真实和完整。
尊重知识产权,捍卫学术原创性。
二 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研究成果
杜绝剽窃、抄袭及未经授权使用数据等行为,抵制论文代写、数据买卖等学术不端行为,筑牢知识产权防线。
三 践行阳光科研,保障科研经费规范使用
廉洁自律,严格遵守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杜绝虚报、挪用、套取、侵占科研经费的行为,严守科研底线,确保每一笔科研经费都用于科研本身。
四 坚守职业道德,维护学术严肃性
在科研服务中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坚决抵制违反科研诚信的行为,包括不亲自、委托或授意他人,通过请托、贿赂或利益交换等不正当方式影响科研评审的公正。
五 建立自查机制,预防科研不端行为
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单位内部的科研诚信自查机制,对存在苗头性问题的行为进行诚信提醒,对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以保证科研工作有效健康进行。
六 发挥带头作用,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加强对本单位相关人员的科研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积极推广和支持科研诚信建设,促进行业建立诚信良好的科研氛围。
弘扬科学精神、 恪守学术诚信是全体科研工作者的责任让我们以诚信之光点亮科学之路,共同坚守学术道德,筑牢诚信底线,规范学术行为,真正做科研诚信的践行者和捍卫者!
2025年 3月13日
倡议单位介绍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及其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由高校等相应机构主办、承办或协办的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单位及其编辑出版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学术性、全国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现有单位会员1000 多个。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是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的分支机构之一,工作范围包括针对作者、读者、编辑等进行期刊学术规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支撑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及学术不端行为的分析和界定工作,研究和推动科技期刊版权保护工作等。
科学指南针
作为中国专业科研服务引领者,科学指南针以分析测试为核心,覆盖材料测试、模拟计算、环境检测、生物服务、行业解决方案等十大业务,致力于为全球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可靠的科研服务。企业在行业首推“第三方分析测试机构真准评价模型”,通过“人机料法环”实验全要素管理、严格的“飞行质控体系”及首创“AI智检”模式,全面保障检测的“真”和“准”,并为分析测试机构整体质量水平提供行业标准。同时,作为“阳光科研”行动的发起单位,科学指南针坚决抵制诱导套现、返利等违规行为,坚守科研诚信,营造健康规范的学术环境,为中国科研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学术诚信与出版新媒体矩阵
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联合“观见学术”公众号共同发起,旨在通过新媒体的广泛覆盖和互动特性,普及学术诚信知识,提升公众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矩阵现已聚合以学术期刊、科研机构、数据平台、科研服务企业为代表的成员单位140余家。
eScience
《eScience》由教育部主管,是南开大学与科爱携手创办的国际化学术期刊,创刊主编为南开大学陈军院士。该刊聚焦能源、电化学、电子学和环境等相关领域及其交叉学科,自2020年创办以来成绩斐然,先后入选多项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已被SCIE、CAS、DOAJ、Scopus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首个影响因子42.9。期刊严格遵循双盲审制度,投稿后先送编委进行初盲审,通过初筛后正式送审仍采用盲审模式,且至少有一名海外审稿人参与,最大程度保障了评审过程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The Innovation
《The Innovation 》于 2020 年由青年科学家携手 Cell Press 共同创立,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期刊作者来自全球 59 个国家,引用范围覆盖 151 个国家,编委团队汇聚 200 位来自 22 个国家的精英,50% 来自海外,包含 39 位各国院士,涵盖全自然科学领域,已被 DOAJ、Scopus 等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2024 年影响因子表现优异,排名全球综合性期刊第三位,旗下 5 本姊妹刊相继问世,且已加入 STM 协会,成为STM历史上最年轻会员。期刊始终坚守科研诚信,秉持 “好文章,多宣传” 理念,在全球积极推广科研成果 。
JMST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于1985年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携手创办,与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发行,是我国创办的材料领域第一本英文学术杂志,在材料科学领域极具影响力。该刊聚焦材料科学与技术多元领域,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到复合材料,涵盖材料制备与加工、性能测试、结构组织等研究范畴,致力于发表兼具原创性与前沿性的学术成果。自1995年起被SCI收录,2023 - 2024年影响因子高达11.2,在JCR和中科院分区中均位列材料科学相关学科Q1区与1区,是TOP期刊。
Materials Today Energy
《Materials Today Energy》作为 Materials Today(Elsevier)家族的能源旗舰期刊,由南洋理工大学范红金教授担任主编,2017 年首次发行。该期刊是一本以能源材料为主的交叉学科的期刊,涵盖电池、光电催化、太阳能转化、生物能源等一切能源相关研究领域,2022 年影响因子达 9,位居中科院二区、SCIE Q1。同时期刊构建了严格的审核机制,整个评审流程严格保密,确保公正客观,全力保障每一篇文章,推动能源材料领域的学术交流与进步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Taylor & Francis集团合作出版的开放获取英文期刊,拥有由知名学者组成的国际化编委团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院士担任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杜善义院士和美国华盛顿大学Ken P. Chong 教授担任名誉主编。IJSNM 已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数据库收录,主要发表国内外智能材料、智能结构力学与设计、多功能纳米材料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进展,涵盖智能材料与结构、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4D打印技术、仿生结构、柔性机器人、传感器、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
Carbon and Hydrogen
《Carbon and Hydrogen》是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英文刊,期刊主编为韩布兴院士,执行主编为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林伟教授,与Wiley出版公司合作,现已成立由140名海内外编委和青年编委组成的编委会。期刊以报道碳氢相关能源化工领域科学与技术研究成果,通过发表Highlights、Policies and Perspectives、Reviews、Communications、Articles等多元类型文章,为全球科研人员搭建起交流平台。历经26年发展,期刊成绩卓著,在政治、学术及编辑出版质量上表现出色,陆续被《化学文摘(CA)》《科学引文索引(SCI)》、Scopus等多家检索机构收录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于1985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石油学会主办、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学术期刊。聚焦能源化工行业的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期刊所刊载文章90%以上属于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支持论文,被EI、AJ、CBST、CAS、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入选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入选石油、天然气工业和化工双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期刊百强榜,在业界享有重要学术权威和广泛影响力。
石油炼制与化工
《石油炼制与化工》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被知名国外检索机构Scopus、Chemical Abstract、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收录。连续十次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多家检索系统收录。曾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和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石油和化工期刊100强”“石油和化工学术期刊50强”“石油和化工精品期刊40强”等荣誉。
SmartBot
《SmartBot》是工信部主管,哈工大与 Wiley 出版集团合作的英文学术季刊,由瑞士工程院院士 Bradley Nelson 任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宏担任编委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李隆球教授担任执行主编。编委团队由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9位国内外机器人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其中包括国内外院士26位。依托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机器人前沿与交叉领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
观见学术
致力于推动中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达成战略合作,集合几十位国内外资深学术出版及科研诚信领域专家,传播有价值的学术资讯,共享科研诚信相关政策成果,发现更多科研诚信典型案例,探寻学术诚信的价值与边界。2024年起,观见学术发起了“诚信灯塔计划”,旨在通过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引导,普及学术诚信知识,增强科研诚信认识,建立预防学术不端行为机制。
倡议书参考资料
《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科研诚信规范手册》
《科研单位科研诚信管理制度示范文本》